探—课程百味 叙—儿童本真
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
一个游戏、一个话题
甚至一片树叶、一块石头,
都可能成为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话题。
当我们俯下身,
倾听孩子们的童言趣语,
课程故事就在我们身边……
为进一步贯彻落实《3—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、《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》精神,助力教师树立课程意识,智慧捕捉幼儿生活中的教育契机,提升教师课程实施及深度推进幼儿生成学习的课程组织能力,有效推进课程落实。李堡镇中心幼儿园开展了一场班本课程故事交流分享活动,在分享与研讨的思维碰撞中,提升理念认知。
享·课程故事精彩
本次“课程故事”分享活动由班级教师分享课程故事的精彩瞬间。活动中教师紧扣主题课程,根据主题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发展线索、偶发事件、自然现象、遇到的问题等为切入点,运用PPT形式向大家展示课程故事的背景、进程,对标《指南》分析梳理课程价值、幼儿行为,总结思考下一步计划等推进课程脉络发展。老师们从幼儿视角出发,追随幼儿兴趣,链接幼儿生活,述说着幼儿活动探索过程中的精彩瞬间……
研·课程故事内涵
小班课程故事《嗨!洞洞》
季老师分享的是课程故事是《嗨!洞洞》,基于幼儿对周围环境中“洞洞”的浓厚兴趣而设计的一系列探索活动。该课程遵循《3—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的教育理念,通过引导幼儿主动观察、探索和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洞洞,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。此外,通过创作洞洞作品和玩洞洞游戏,孩子们进一步体验了洞洞的趣味性和多样性,促进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。
中一班课程故事《好柿发生》
刘老师分享的课程故事是《好柿发生》,依据《3—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的精神,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与儿童兴趣点相结合而设计的一系列探索活动。该课程通过引导幼儿接触和了解柿子这一秋季特有的水果,不仅帮助他们积累了关于柿子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知,还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。在活动中,孩子们通过观察、品尝、制作柿饼等多种方式,有效促进了他们的认知能力、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。
中二班课程故事《“趣”玩稻草》
陈老师分享的课程故事是《“趣”玩稻草》,遵循《3—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中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,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”的理念,设计的一系列以稻草为主题的探索活动。通过引导孩子们观察、触摸、讨论稻草,以及制作稻草作品、进行稻草游戏等多样化的活动,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稻草这一自然材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,还有效促进了他们动手能力、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。
大班课程故事《松果奇遇记》
李老师分享的课程故事是《松果奇遇记》,根据《3—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,该课程以松果为媒介,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,引导他们通过观、察、讨论、猜想、实践、操作等多种方式,探寻松果由内而外的秘密,此课程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,关注幼儿的学习动态和发展需要,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机会和条件,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。
评·课程故事精髓
分享结束后,教师们进行深入交流、反思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困惑,是否从“儿童视角”发现课程,以“儿童需求”审视课程价值;是否以“儿童学习方式”优化课程实施,反映实践智慧,支持儿童深度学习和有效成长。课程故事是主题活动的升华与高级形态,它围绕幼儿已有经验、感兴趣的事件中衍生而来。我们需充分理解课程故事的含义,挖掘其价值,聚焦孩子遇到的问题,引导、支持他们深度学习。希望老师们不断丰富理论知识,提升专业素养,与幼儿共同演绎更多精彩、有价值的课程故事。
每一个课程故事
都蕴藏着教育的温度与深度
每一次学习和探索
都是一段快乐的旅程
让我们一起追随孩子的脚步
捕捉他们眼中的精彩瞬间
陪伴他们慢慢成长
让我们带着点滴收获
继续走在研修的路上
与孩子一起演绎课程
与课程一起不断成长
用户登录